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抗戰時期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經驗及啟示

空軍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

2025年08月31日08:45    來源:光明日報222

習近平主席強調,我軍是人民軍隊,是革命的武裝力量,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看家本領,是我軍的最大特色、最大優勢,是我軍同一切其他性質軍隊的最大區別,也是我軍保持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

抗日戰爭時期是我軍政治工作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採取有力措施保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組織開展整風運動以及擁政愛民和尊干愛兵運動等,並確立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三大政治工作原則,對於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認真總結抗戰時期我軍政治工作的有益經驗,對於弘揚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發揮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不斷開創政治建軍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健全組織制度 強固政治工作優勢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是人民軍隊完全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政治特質和根本優勢。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人民軍隊中進行的一系列組織建設和制度安排,構建起了基本的組織領導體系和制度架構,為黨指揮槍提供了堅強制度保証。

從1937年初到全面抗戰爆發前,國共兩黨就紅軍改編問題進行了談判。為了加強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証紅軍在改編后成為共產黨的軍隊,同時為健全黨的組織,以集體領導的方式來代替政治委員制度,中共中央決定在師以上及獨立行動的部隊中設立軍政委員會,指導全部的軍事和政治及黨的工作。同時,考慮到抗日統一戰線的特殊環境,將軍政委員會確立為黨的秘密組織。隨后,在創建抗日根據地過程中,八路軍、新四軍與地方黨政也共同組建了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抗日根據地黨政軍民的全面工作。軍政委員會是這一時期黨在人民軍隊中的最高領導機關。

1937年10月,為統一領導全軍政治工作、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中央軍委決定成立總政治部。總政治部的核心任務是通過思想教育、組織建設、群眾動員等方式,強化部隊的革命信念和戰斗力。在敵后根據地,總政治部推動“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制度落實,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鞏固了黨和軍隊、人民的血肉聯系﹔在前線部隊,通過宣傳鼓動瓦解敵軍士氣,為抗戰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我們黨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制度安排。這些制度構成了一個嚴密科學完整的組織領導體系,為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提供了堅如磐石的制度保証。新時代新征程,無論戰爭形態怎麼演變、軍隊建設內外環境怎麼變化、軍隊組織形態怎麼調整,我們都必須始終不渝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

提出三大原則 奠定政治工作基礎

1937年10月,毛澤東在《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一文中鮮明提出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則,即:官兵一致,軍民一致,瓦解敵軍。1938年底,八路軍總部頒布《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把三大原則正式寫入總則。對政治工作三大原則的概括,是抗戰時期我軍政治工作理論上的一個重大發展。人民軍隊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起強有力的政治工作,發揮了團結自己、戰勝敵人的強大威力。

官兵一致原則。“這就是在軍隊中肅清封建主義,廢除打罵制度,建立自覺紀律,實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軍是團結一致的。”抗戰時期,軍官關心和愛護士兵,士兵尊重和服從軍官,官兵團結互助,實行有領導的民主,建立自覺的紀律,結成了官兵生死相依、為戰勝敵人擰成一股繩的革命情誼。這種新型的官兵關系,是我軍區別於其他一切軍隊的顯著標志,也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和任務要求。

軍民一致原則。“這就是秋毫無犯的民眾紀律,宣傳、組織和武裝民眾,減輕民眾的經濟負擔,打擊危害軍民的漢奸賣國賊,因此軍民團結一致,到處得到人民的歡迎。”抗戰時期,人民軍隊主動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將捍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人民群眾組織自衛武裝和民兵隊伍,在獨立自主的游擊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軍民團結一心,為最終贏得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瓦解敵軍原則。“我們的勝利不但是依靠我軍的作戰,而且依靠敵軍的瓦解。”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執行團結友軍、爭取偽軍,孤立和打擊日軍的方針。對日軍,通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反動本質和內部矛盾,加深其官兵厭戰、怠戰、反戰與思鄉情緒。對偽軍,執行爭取同情分子、控制兩面派、打擊堅決作惡分子的方針。這一原則對堅持敵后抗戰,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政治工作三大原則是人民軍隊處理內部關系、與人民群眾關系以及對敵斗爭的基本准則,是人民軍隊團結自己、戰勝敵人的政治基礎。我們要把政治工作優良傳統傳承好弘揚好,讓政治工作三大原則煥發出時代的光彩,確保紅色基因永不變色、代代相傳。

總結歷史經驗 充實政治工作理論

抗戰初期,毛澤東在談到軍事問題時曾明確指出:我們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績……但缺點在於綜合性和系統性的不足。這一時期,黨立足形勢任務需要,對政治工作進行了獨特性創造和歷史性總結,卓有成效地豐富和夯實了政治工作的理論基礎。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出現了“亡國論”“速勝論”兩種傾向,民眾信心遭遇嚴重考驗。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並作了《論持久戰》的演講,清晰描繪出抗日戰爭發展所要經歷的階段,深刻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於抗日戰爭的戰略方針和爭取抗戰勝利的正確道路。這一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一系列論述論著,為我軍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1939年9月30日,總政治部發出《關於政治工作的傳統與作風的訓令》,指出:必須加強各級干部的馬列主義理論教育,以提高政工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必須加強政治工作的集體領導與集體討論,並注意改進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同年10月25日,時任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發表《論八路軍政治工作的傳統與作風》文章,指出政治工作必須與戰爭的新階段相適應,在作風傳統上應該新陳代謝。我軍政治工作優良傳統彰顯了政治工作理論的基本底色,為提高戰斗力和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提供了堅實保障。

1944年4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上,譚政受中共中央委托作了《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對人民軍隊創建以來的政治工作進行了系統性總結。報告重申“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規定了軍隊政治工作的方向和任務﹔闡明了正確處理軍內外各種關系的原則等。報告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繼古田會議決議之后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又一歷史性文獻,是我軍政治工作在理論上獲得豐富發展並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重視理論創新是我黨我軍凝聚團結奮斗強大合力的源頭活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鮮明提出了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科學回答了一系列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建設和掌握軍隊的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我軍政治工作理論體系。我們要堅持科學理論引領、科學理論武裝,努力把科學理論指導轉化為開創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實際成效。

開展整風整訓 優化部隊政治生態

抗戰時期,我黨在軍隊中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造性的政治工作,比較典型的有整軍運動、整風運動和擁政愛民運動等,部隊政治覺悟和內部團結得到極大提升,逐步形成了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范,使得政治工作有聲有色,極大地提高了部隊戰斗力。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隨著我軍的迅速發展,部隊中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從1939年初至1940年底,八路軍遵照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的指示,分期分批地集中進行整軍,通過整頓思想作風,提高了黨員質量和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從1944年10月起,八路軍、新四軍遵照中共中央《關於整訓軍隊的指示》,又陸續開展部隊整訓。整軍運動的開展,使人民軍隊在政治、組織、思想、紀律等方面得到全方位鞏固,成為政治上堅定、組織上嚴密、軍事上堅強的革命化正規化軍隊。

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在中央黨校作《整頓黨的作風》報告指出,我們的學風、黨風、文風有些不正,也就是存在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毛病,為此要“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同年6月,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發出《關於軍隊中整風學習與檢查工作的指示》,標志軍隊整風運動的正式開始。經過整風運動,統一了全軍思想,部隊政治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轉變。

擁政愛民運動和尊干愛兵運動是抗戰時期促進軍民團結和官兵團結的一種新形式,也是全軍整風運動的一個豐碩成果。1943年12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擁政愛民擁軍運動的指示》,促使擁政愛民運動蓬勃發展。1945年5月,總政治部要求把尊干愛兵貫穿於戰斗、訓練、生產和日常生活各方面。擁政愛民運動和尊干愛兵運動,有力地促進了黨政軍民大團結,有效地保障了戰爭的勝利。

整風整訓是全面加強我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有力武器。每當重大歷史關頭、重要歷史階段,我們黨總是通過整風整訓使人民軍隊不斷統一思想、校正方向。新時代新征程,我軍在政治上面臨的考驗更加錯綜復雜,必須牢牢把握政治建軍時代要求,從嚴推進整風整訓,加強政治淬煉,把我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鍛造得更加堅強。

(執筆人:蔡雪芹、危立平)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