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健 ?賀林平
2025年04月27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內,新能源汽車等待上船出海﹔
廣州國際港站,中歐班列即將馳騁萬裡前往歐洲﹔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西側珠海洪灣,跨境包裹集中發往機場﹔
…………
南粵大地,外貿持續升溫。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是長期不變的,一以貫之的。中國是不會自己把大門關上的,我們開放的大門還要進一步擴大。”
2024年,廣東進出口總額首次站上9萬億元新台階,連續39年居全國首位,貢獻全國近四成的外貿增量,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大局和全國外貿大局。今年一季度,廣東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大塊頭有大擔當。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廣東把握好挑大梁的著力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抓住用好一切有利條件,全力推動外貿穩量提質。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添新朋聚老友
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萬商雲集。
廣交會,被喻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也是透視廣東外貿形勢的重要窗口。
4月19日,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圓滿結束。4月23日至27日,第二期開展迎客。截至4月24日中午,本屆廣交會已有來自218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9萬名境外採購商到會。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對外聯絡處高級經理麥翠妍介紹,“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採購習慣、重點行業等,我們今年在招展、布展工作中精准定位,全面提升展會層級水平。”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近期廣東出台二十條舉措,打出穩外貿促便利“組合拳”,同時充分用好廣交會這個“家門口”的大平台,以更大力度穩住國際市場份額。
走出“舒適區”,做大“朋友圈”。
“我們生產的汽配產品如今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額逐漸攀升。”對市場的變化,深圳市奧特瑞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展十分敏感。
全力穩住傳統陣地,加力拓展新興市場,廣東今年著力推動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創新發展,組織不少於3萬家次企業參加300場以上“粵貿全球”展會,持續推進貿易伙伴多元化。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鬆表示,“我們要以更大力度拓展東盟、中東、拉美、中亞等新興市場,挖掘非洲、南太平洋島國等市場潛力。”
強化互聯互通,提升通達能力。
承擔廣東超1/3外貿進出口量的鹽田港,每周有近百條航線聯通世界各地。“僅去年我們就新增18條航線,覆蓋北美、南美、地中海、大洋洲等區域。”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商務部副總經理龐凝表示,今年將努力加密航線,持續完善國際航運網絡布局。
目前,廣東3小時可通達東南亞主要城市,455條國際貨運航線覆蓋全球主要國家和港口。今年,廣東將繼續優化海運空運航線,推動空鐵水公高效互聯,同時培育一批本土供應鏈企業、港口物流企業、國際分銷商和代理商,以高質量貿易通道建設支撐外貿穩量提質。
以變應變、創新發展,化挑戰為機遇
來自厄瓜多爾的採購商大衛,手機相冊裡藏著廣東外貿的“前世今生”。
“這是以前拍的洗碗機、消毒櫃、電飯煲等,后邊是最近拍的新能源車。”指尖輕輕滑動,大衛感慨萬千。
兩組照片,恰是廣東外貿乃至全國外貿增量提質、向新向優的一個縮影。
以往,中國制造行走全球,多是以“量”和“價”奠定優勢﹔如今,外貿進出口日益成為競逐“智”和“新”的戰場。
挑戰之下,以變應變。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廣東未雨綢繆,做足深刻調整產業結構的長期准備,將經濟發展更多轉向依靠創新驅動。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異軍突起,成為拉動廣東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堅持制造業當家,全面提升產業體系整體效能。
擁有制造業所有大的門類的廣東,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一體發展,成長出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推動4萬家制造業骨干企業數字化轉型。去年,全省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6.7%、31.6%。今年,廣東將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優化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體系,培育更多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位於佛山市順德區的美的洗碗機工廠,機械臂有序舞動,自動導引車靈活穿梭。
“26秒下線一台洗碗機,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明顯提升,成本明顯降低。”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深有體會,“我們由此可以把更多優勢資源用於全球化配置,強化應對國際市場變化的能力。”
增加含“新”量,培育更多外貿增長點。
廣東重點打造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新型儲能等一批萬億元級、千億元級出口產業集群。茂名、湛江、揭陽等東西兩翼臨港產業集群快速崛起,逐漸成為外貿新星。
今年,廣東將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開展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著力成為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的試驗場和孵化地,擴大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電動汽車等產品出口。
在海外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江門市新會區康美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黎永雄頗有心得,“我們依靠自主創新,不斷應用新技術、推出新產品,從而適應新環境、新市場。”
在開放合作中發展壯大,在轉型升級中持續蝶變。廣東外貿企業堅持以變應變、創新發展,自主性和內生力更強。
先立后破、破立並舉,以改革促開放
位於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的“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由東莞聯合香港機場集團共建。
“過去,貨物先從內地到香港,再到香港國際機場出口,要完成兩次出入境手續﹔如今,所有手續可在空港中心提前完成,從工廠門到機艙門最快隻需15小時。”黃埔海關所屬沙田海關副關長高劍影介紹。
粵港澳大灣區約75%的國際航空貨物,經由香港國際機場轉運海外。“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背后,是粵港兩地在跨境航空物流方面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粵港合作,正是生動實踐。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推動廣東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提升綜合保稅區開放能級和水平……錨定制度創新,廣東始終堅持先立后破、破立並舉,下好“先手棋”。
聚焦企業所需,強化系統思維,打好“組合拳”,更是改革驅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廣東今年著力落實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大灣區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建設,出台支持綠色貿易發展專項政策,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信息共享、機制對接,助推各類生產要素加速流通。通過實施航空異地貨站業務,累計2.73萬車次、12.2億美元貨物在廣州南沙“一站式”辦理通關手續后快速出口﹔“組合港”“一港通”模式累計開行航線65條,已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和湛江、汕頭等城市。
圍繞近年來發展速度快、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跨境電商產業,廣東從優化完善支持政策、支持園區發展、支持企業發展、構建產業生態4方面出台12條支持政策,率先實現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1個地市全覆蓋,跨境電商規模穩居全國第一。今年,廣東將高標准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融合發展。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廣東將持續深入推進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經濟向上、結構向優。”廣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7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